记得小时候,常常在妈妈的办公室里边写作业边等着一起回家。印象最深刻的是妈妈办公桌上高山般的凭证和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珠算声。常常,窗外已夜幕降临,妈妈的办公室里仍然灯火通明,一个个忙碌的背影,或伏案、或打算盘、或交谈,一张张神采飞扬的脸,或投入、或思考、或微笑。妈妈告诉我,他们是国库工作者,是守护国家金库的战士。从此,国库工作者在我的心目中,变得神秘而又高大。
大学毕业后,我考入了人民银行,并有幸进入国库科工作。记得去国库科报道前,妈妈嘱咐我:“你算是在国库科长大的孩子,一定要继承国库人的优秀品质,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地做好各项工作。”当我到科室报到后,科室领导关切地对我说:“国库科的工作很辛苦,常常需要加班加点,但也正是这样的工作性质铸就了国库的优良传统,这对年轻人也是种历练”。面对这些温暖的话语,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国库人对辛苦的国库工作满含热情、不知疲倦,是什么样的优秀品质和传统在国库人之间代代传承?
慢慢的,我发现,这一切,与金钱无关、与地位无关、与名誉无关,支撑国库人努力奋斗、推动国库事业不断发展的是数十年积淀传承,特色鲜明的国库精神,是热爱、是奉献、是务实、是责任,是为实现国库核算零差错,伏案精打细算的耐心;是为确保报表及时编制,灯下紧盯屏幕的眼睛;是为保证新业务顺利开展,紧张敲击键盘的手指;是为推动国库业务向前发展,积极探索实践的脚步;是为维护国库资金安全,奔波在检查路上的身影。是的,就是这样的一群国库人,在助推着国库列车高速平稳运行。
我问身边一位刚到国库工作三年的年轻同事,你感觉国库工作枯燥么?她想了想,笑着说,三年的国库工作,我曾因粗心犯错而难过气馁,也曾面对厚厚的制度,和日复一日的编制、审核、打印报表工作而感到枯燥无味,但回首这三年,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个个灯火通明写伏案写作的夜晚,还是同事们一个个忙忙碌碌加班加点的身影。它给予我的苦与乐,将是我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我问身边一位国库业务骨干,你感觉国库工作累么?他想了想,也是笑着说,回味十几年的点点滴滴,记不清多少次查找业务差错的焦虑;记不清多少天加班测试系统的辛苦;记不清多少年年终决算的通宵达旦,只记得差错找到后的心安;只记得系统上线后功能的强大;只记得决算报表准确报出的喜悦。在国库会计这一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汗水凝成了一行行数字,用青春编制成一摞摞报表,国库工作已经深深融入我的生活。
我问身边一位工作近30年的老国库,在国库工作一辈子后悔么?他想了想,又是笑着说,我在国库工作了近30年,30年足够长,足以让我失去年轻的血性和激情的棱角归于平淡,30年又足够短,以至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就已从满头青丝到两鬓渐白。与国库相伴了30年,国库工作已经不再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生命的相伴和享受。
不用再问了,是的,国库是一个平凡的地方,这里没有封侯拜将的荣耀、没有鲜花簇拥的风光,这里只有默默无闻地付出和俯首甘为的奉献;这里没有波澜壮阔的画面、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这里只有周而复始的习惯和平静似水的流年,然而,国库又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孕育的一代代国库人,踏实坚韧,自尊自强,靠着理想和信念,凭着坚守和奉献,用精辟的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用精确的核算记载着国家财富,用精准的监管守护资金安全,用精到的服务助推社会民生的发展。
有人说,有一种生活,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我想说,这种生活我正在经历,这种生活我正逐渐爱上,不是冲动、没有幻想,因为是他们,作我的榜样,因为有他们,给我力量,因为国库的未来,给了我满满的希望。年轻如我,青春似火,我将传承这沉甸甸的正能量,在国库发展的道路上扬帆远航!
安徽省蚌埠市中心支库 刘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