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表   网站地图    适老化无障碍 English Version
| 我的位置:热点专题 > 热点专题 > 金融生态 > 改善地区金融生态
高级搜索

在改善金融生态中提高央行履职能力

字号 2009-07-07 11:01:38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

 

90年代,宁波金融业发展曾经走过一段弯路,一度外部金融生态不佳,内部违规经营严重,银行不良率1999年达到顶峰(27%)。痛定思痛,作为央行分支行,在对金融业的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外抓金融生态的改善,内抓金融机构的合规经营。经过几年的努力,宁波金融实现了质的飞跃,金融业务发展迅速,盈利能力大幅增强,不良率大幅下降,形成经济金融良性互动格局。

截至20055月,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476.96亿元,同比增长14.55%;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849.41亿元,同比增长15.31%;前五个月实现本外币利润23.46亿元,同比增长51.43%;一季度末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83.46亿元,不良贷款率3%

一、从县域金融这个基础层面做起,把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的工作落到实处

(一)有的放矢,指导县级支行在改善金融生态上有所作为

为了解当前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状况,今年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组织人员对辖内县(市、区)进行了专题调查,分析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县支行的下一步工作开展提出了指导意见。调查中,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发现县域金融生态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县域产业层次较低、经济行为不规范,银行面临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风险;社会信用建设落后,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产权不完整和抵押担保受限性,银行控制和规避风险的手段单一;经济发展过分依赖银行信贷资金,信贷资金使用效益不断下降。针对这些问题,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指导县级支行在改善金融生态工作上,一要借力:在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指导性和驱动性的背景下,作为央行分支行必须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着力营造良好的金融政策环境;二要合力:金融生态涉及方方面面,央行分支行要与金融监管部门、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等各方保持合作,寻找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三要内力:通过检查、评价、风险提示等多种手段,积极促进金融机构合规经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突破重点,促请地方政府出台改善金融生态的意见

作为央行分支行,积极促请地方政府出台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是实现借力和合力改善金融生态的有效办法。这一方面,辖区奉化市支行首先取得突破。由该支行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奉化市金融生态环境的若干指导意见》在市政府组织召开的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讨论通过,要求全市有关经济管理部门、金融部门贯彻执行。主要内容包括:一要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切实提高金融业风险防范能力;二要努力构建畅通、对称的政策信息交流机制,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三要努力维护良好的金融竞争环境,促进金融业提高经营效益,维护金融稳定;四要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建立多层次的规范化融资渠道;五要积极支持金融创新,切实提高金融业服务水平;六要积极推进各类中介机构的发展,净化中介环境;七要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政策环境,加大对金融业的支持。

(三)抓好个案,在金融债权的维护上做到举一反三

改善金融生态要重视抓好个案,做到举一反三。这几年,宁波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大量增加,出现有效资产被转移、银行贷款被悬空的问题。为此,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从抓个案调查入手,将辖区发生的某企业在异地投资过程中,转移有效资产,造成贷款风险的问题加以深入剖析,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地方政府采取行政和法律手段,帮助金融机构落实好债权债务。以此为例,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对异地投资企业的信贷管理提出了指导意见,特别是对企业在外地设立分公司或成立子公司、项目公司,总公司或母公司在宁波贷款取得资金,然后将资金划给分公司或以拆借的方式借给子公司、项目公司的形式,指导商业银行加强监控,防患未然。

二、建立激励和考核机制,为改善金融生态提供制度保障

(一)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形成有利于改善金融生态的政策环境

改善金融生态,既是央行分支行工作的定位,更是地方政府吸引资金流入的视角。为此,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针对经济金融良性互动中存在的不协调现象,促请地方政府在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针对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重,市政府出台了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扶持政策,在六个方面为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和支持中小企业提供激励;二是针对企业反映贷款难、银行反映难贷款这对矛盾,由市政府出台鼓励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增加有效信贷投入的政策措施;三是通过发展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贷促会、风险投资公司、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以及规范民间融资、发挥非正规金融的积极作用,改善金融业经营环境。

(二)建立考核机制,将改善金融生态纳入地方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

针对地方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中存在偏好发展指标,忽视金融生态改善的现象,为防止由此带来的行为短期化,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深入研究地方政府的考核机制,促请市政府将改善金融生态纳入辖属县(市、区)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将改善金融生态、在异地投资和企业转制过程中落实好金融债权、金融机构贷款不良率控制在5%之内作为市政府对县(市、区)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标,解决了改善金融生态与发展地方经济的激励相容问题。市政府考核办法出台后,有关县(市、区)政府对改善金融生态的指标非常重视,和央行分支行一起分析现状,找出差距,研究措施,在改善金融生态的具体个案上出实招、办实事、说实话。

(三)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整合“一行三局” 监管资源

金融管理部门各项工作的开展与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和区域金融稳定息息相关。因而,改善区域金融生态,央行分支行工作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探索建立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合作机制,整合监管资源,共同维护辖区金融稳定。我中心支行在这方面积极地进行了探索,与宁波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联手建立金融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共同签订《业务合作备忘录》,实现辖区金融管理部门在金融政策的沟通协调、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监管工作的协调合作、重大事项的沟通与紧急磋商等方面的合作,为维护金融稳定、改善金融生态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机制。目前,协调机制已进入实质性的运转期,“一行三局”互相配合,积极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三、加强金融生态改善的基础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一)推出银行卡风险信息共享系统,防范银行卡信用风险

近几年,宁波市的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信用卡客户群体的大幅增长,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也越来越大。各行加强了对持卡人的资质审核,建成了行内黑名单系统,但由于标准不一和不能实现共享,各行的黑名单信息利用率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发卡金融机构防范和控制信用卡风险的能力,我中心支行借助辖内金融网络平台,组织在甬的11家银行卡发行银行建成了宁波市银行卡风险信息共享系统。系统包括信息收集、信息维护、信息查询、计费管理和报表统计五大功能。通过这一系统,实现成员银行间风险信息的共享与交流,为商业银行卡业务提供了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

(二)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推进信用环境建设

加大对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升级改造力度,不断强化系统服务于信贷投向选择、服务于提升信贷资产质量、服务于改善金融生态的功能定位。在充实信息数量和提高信息质量的基础上,加大对系统的开发应用,一方面通过提高信贷资产投向分析水平,进一步发挥系统在信贷风险警示、风险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着力完善对企业失信行为的惩戒机制,将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中的企业欠息和逃废债信息通过市工商局发布到宁波企业资讯网上,发挥征信管理对客户选择的甄别作用及对不良客户的制约作用。同时,积极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加快构建银行个人信贷征信系统的基本框架。目前,我市个人征信数据库系统建设进展顺利,其服务于银行贷后管理、贷款审批或信用卡审批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初步显示了系统在商业银行防范风险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企业资信评级管理,规范资信评级市场。对资信评级的管理实现了从“行政推动”向“市场主导”的平稳过渡,倡导评级机构与商业银行的密切合作,切实把企业的资信等级纳入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

(三)建设支票直通车系统,净化支票使用环境

当前支票使用中存在一些不良信用行为,如签发空头支票、利用空头支票诈骗财物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持票人(收款人)的正当权益,影响了支票的正常使用及功能的发挥。针对这个问题,我中心支行借助辖区良好的支付密码使用环境,组织商业银行建设了宁波市支票直通车系统,开办宁波市全辖全天候跨行支票直通车业务。借助此系统,有效解决了商场等持票人在银行营业时间外将所收受支票及时提交银行确认的问题,适应辖区商业银行开通跨系统支票直通车业务的需求。从一段时间以来的运行情况来看,预期效果已经达成。支票诈骗行为得到有效防范,宁波辖区内支票的信用度大幅提高,金融生态得到改善;特约单位交易款项及时到账得到保障;为商业银行提供全天候支票结算服务,有力提升了金融服务水平。

四、从履行央行职责角度,构建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的工作框架

(一)抓住金融运行的薄弱环节,确保辖区金融稳定健康

金融生态的改善,既要借力,更要内力。为此,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密切关注金融运行状况,抓住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和窗口指导,保持金融稳健运行。针对宏观调控过程中经济金融运行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中心支行加大了调研的力度,行领导多次带队走访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商业银行、企业,实地了解情况,分析经济金融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及时向商业银行提示风险。针对地方政府负债规模偏大的问题,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指导商业银行客观评价政府类贷款项目本身的风险、收益和当级政府的财政实力,既要对债务率、负债率、偿债率加以监测和控制,又要避免因为商业银行集中实施信贷退出而加剧风险。针对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市场波动带来的金融风险缺乏充分的估计和有效的应对措施的现状,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及时予以提示,要求商业银行密切关注房地产发展态势,通过多种方式防范和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通过调研,及时发现经济金融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中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开展工作,辖区金融保持了平稳运行态势。

(二)加强监测与评估,切实维护辖区金融稳定

金融稳定是改善金融生态的基础。我中心支行从加强监测入手,全面掌握和正确评价辖区金融风险状况。今年以来,我中心支行积极部署实施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监测和整体风险监测办法,开展了辖内金融风险情况调查,对辖内11家法人金融机构风险状况、非法人金融机构以及社会金融的重大风险状况进行分析、预警和评估。组织成立金融稳定分析小组,建立区域金融稳定报告制度。与此同时,着力推进辖区金融改革,通过改革化解风险点,增强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确保区域金融稳定。加强对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的监督管理,认真贯彻专项票据有关考核政策规定,并提请各级政府进一步落实好相关支持政策。支持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认真核实辖区国有商业银行分支行剥离不良资产合规性,及时了解、真实反映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三)加强评价与检查,促使金融机构合规经营

今年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探索建立了对金融机构的综合评价制度,每半年一次对辖区银行类市级金融机构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货币信贷、金融稳定、金融统计、信贷征信、反洗钱等13个项目。评价结果作为中心支行对市级金融机构有关业务进行分类管理的依据,综合评价等次较差的,列为下一阶段重点监控对象和现场检查对象。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开展对金融机构的检查监督工作。今年以来,我中心支行先后开展了反洗钱检查、外汇检查、国库检查、央行再贷款使用情况检查、存款准备金缴存情况检查等,促使金融机构合规经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