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表   网站地图    适老化无障碍 English Version
| 我的位置:热点专题 > 热点专题 > 金融生态 > 改善地区金融生态
高级搜索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实现银政企三方共赢

字号 2009-07-07 10:59:27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

 

青岛市城阳区、黄岛区以创建金融安全区为载体,以培育市场信用环境、加强诚信宣传为手段,致力于良性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促进了辖区金融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银、政、企三方共赢。

一、创建金融安全区,“磁场”效应逐步显现

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是建设金融生态的重要方面,它犹如一个“磁场”,有极强的聚集效应,可以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更多的资金涌向这个地区。正因如此,自 2003 年起,在青岛中支的大力推动下,青岛市城阳区、黄岛区就下大气力推进金融安全区建设,为金融生态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建设良好的政策环境。城阳区、黄岛区区委、区政府把支持金融业的发展作为扩大招商引资的一项重要举措,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金融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制定《金融机构考核奖励办法》,鼓励金融机构为地方经济发展多做贡献。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实施方案》,通过实行政务公开、简化行政审批、强化监督约束机制等为金融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持金融业提高资产经营质量和经营效益。二是建设良好的经济环境。二年来城阳区、黄岛区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和扩大招商引资等措施,吸引国内外投资,培育了一批企业集团。如城阳区内涌现出诸如青岛广源发集团、喜盈门集团、特种汽车集团、变压器集团、正进集团等年销售额过 10亿元的企业。 2004年末纳税过 1000万元的企业 11家,销售过亿元的企业 51家, 5家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百强,目前城阳区世界 500强项目已达 19个。黄岛区 2004年引进外资项目 138个,世界 500强企业投资项目 10个,过千万美元的大项目 69个,实际利用外资达 118415万美元,同比增长 48.1%。三是建设良好的法制环境。为保障区内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自 2002年起城阳区、黄岛区都建立了“金融案件执行会战月”,把每年 3至 4月份作为“金融案件执行会战月”,加大对金融案件的执行力度和恶意逃废银行贷款的打击力度,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银行胜诉容易执行难的现象得到明显改观,到 2004年末两区共收回不良贷款 3.1亿元。四是建设良好的舆论环境。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创建金融安全区的作用、意义。城阳区在电视台开播“金融安全区专题”栏目,对金融安全区建设的进展情况及时跟踪报导。黄岛区政府把守信宣传作为“两个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大力宣传“开放、创新、诚信、和谐”的城市精神,努力形成信用为本、诚信立业、诚实做人的良好环境,目前,“诚信城阳”、“诚信黄岛”意识已深入人心。五是建设良好的中介组织环境。城阳区、黄岛区政府制定了《关于规范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意见》,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评级机构等中介机构进行执业质量检查,加强行业管理,培育良好的中介行业道德风范。

这两个金融安全区的建成,促进了当地经济及金融和谐发展,金融安全区的“磁场”效应不断显现。截止2004年末,城阳区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5家,其中还有一家外资金融机构,形成了青岛北部的“正阳路金融一条街”,是全省银行机构最多的县级 ( )市。截止2004年末,黄岛区各项存款余额达到 141亿元,比年初增加 29亿元,增长 25%。贷款余额 139亿元,比年初增加 37亿元,增长 36%,比去年多增 11亿元。全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实现税前利润 36968万元,比去年增加 17752元,增长 92%

二、协力普及诚信知识,社会信用环境日趋完善

打造信用环境是建设金融生态的重要方面,信用环境如何直接着决定金融生态建设的成功与否,为此,城阳区政府颁布了《开展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的实施意见》、《城阳区诚信工程评定办法》、《关于建设“诚信城阳”的意见》等加强信用建设,并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对逃废债行为进行联合制裁。黄岛区积极培育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农村信用和个人信用四大信用主体。全力打造“人民信赖满意的政府”;引导企业合法经营、诚信立业,塑造良好的信誉形象,做“社会公认放心的企业”。目前,城阳区 168 家企业被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158家企业被金融机构评定为 A级以上信用企业; 57个村被评为信用村,占全区行政村的 24.5%。实施“信用市民”工程,有 976人被评为信用市民,占借款户的 15.6%。黄岛区 62家企业被评为“守合同、中信用”企业,其中省级 9家,市级 53家; 24家企业被评为青岛市“双信”单位,创 19个省级名牌产品, 12个国家级名牌产品。山东兴华建设集团等 11家民营企业进入市百强民营企业行列。评定信用街道办事处 4个,信用村(居) 58个,信用户 4320户。

人民银行采取多项措施 , 普及信用知识。充分发挥舆论的宣传作用,定期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开曝光不讲信用的典型案例,在全市各区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与建设征信管理体系相结合,加大征信知识的宣传普及。 2005年 5月份,青岛中支和青岛市金融学会开展了征信知识宣传普及周活动。在各区市设立征信知识宣传站,向市民和金融机构网点发放宣传材料,提供有关征信业务知识咨询服务,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为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和企业资信评级工作打好基础。人民银行黄岛区支行充分发挥青岛市金融公共网络信息平台系统作用,及时将有关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以及逃废金融债务企业名单录入系统,对企业信用进行评级。设计了“个人消费信贷不良信用功能”平台,供商业银行将个人逃废债务情况录入信息平台,加大了监督力度。人民银行即墨市支行(城阳区业务归即墨市支行管理)与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强银行业信用建设的意见》,要求各银行机构加强信用建设,强化自律意识,维护辖区良好的金融秩序,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社会诚心意识的提高对城阳区、黄岛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转变观念及角色,全力推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从履行中央银行职责的角度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共同努力,通过不断优化信用环境和金融环境,提高本地区对资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此,青岛中支辖内各行不断转变观念及角色,在优化区域金融环境方面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即墨市支行在电视台开辟“金融生态环境”专题栏目,宣传建设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以及其他地市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好的经验做法,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充分利用即墨市宣传部《工作简报》作用,先后 4 次在《大话财经》栏目进行宣传。同时,组织多期民营及中小企业座谈会,倡导诚信,提高企业家的金融生态意识。黄岛区支行利用参加区工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区管委(政府)主任(区长)办公会的机会,向党政领导宣传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对提升社会信用水平,增强金融业发展后劲,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推动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邀请区分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参加季度行长联席会,就金融生态环境所蕴含的内容以及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向政府作了专题讲解。经过人民银行大力宣传,区管委政府对金融工作日益重视,多次要求各有关职能部门通力配合、支持金融工作,为金融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这些措施加强了政府部门、人民银行的信息沟通,对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四、优良金融生态环境效果初显,银政企三方共赢硕果

城阳区、黄岛区通过打造健康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金融间的良性互动。通过几年来金融安全区建设以及今年以来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但吸引了众多的银行机构加盟和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入,也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投资,进一步促进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了银政企三方共赢。

2005年一季度,城阳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本外币)余额1422394万元,比年初增加 71563 万元,增长5.3%;贷款余额达1208893万元,比年初增加 57492万元,增长 4.99%;实现利润 10720万元,同比多增 3000多万元;不良贷款余额 38052万元,不良率为 3.15%。 3月份,通过金融产品推介会,中国银行城阳支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城阳支行等 13家银行与青变集团、特汽集团等 39家企业签订了融资协议,达成融资协议金 22亿元。一季度,黄岛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1571629万元,比年初增加 159436万元,增长 11.3%;各项贷款余额 1535758万元,比年初增加 143652万元,增长 10.3%;全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27583万元,比年初减少 5495万元,下降 16.6%;商业银行实现当年结益 1086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2089万元,增长 23.8%。利用外资项目 16个,其中世界 500强企业投资项目 1个,过千万美元大项目 6个。项目总投资 27480万美元,同比增长 172%,实际利用外资 13124万美元,同比增长 22.9%。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给金融机构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也带动了当地金融快速发展,城阳、两区的成功经验使青岛其他市区掀起了发展金融产业热潮,纷纷采取措施,下大力气改善本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