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表   网站地图    适老化无障碍 English Version
| 我的位置:热点专题 > 热点专题 > 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专题 > 媒体报道
高级搜索

【中国金融】青海省海西州推进改善农村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工作成效明显

字号 2013-02-20 11:07:45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作为除西藏以外的十大藏区之一,青海海西州承担着国家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省级“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区”两项试点改革任务。在“两区”建设的拉动下,海西州经济快速增长。截至2011年末,全州GDP达481亿元,较上年增长17.6%;农牧民人均现金纯收入达6574元,较上年增长21%。与经济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牧区金融网点较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严重滞后,农牧民难以就近享受高效、便捷、安全的支付服务。截止2012年8月末,全州109个金融机构网点中,仅有14.28%的网点分布在农牧区,每万平方公里仅有3.6个金融机构网点,每万农牧民仅拥有9.2个金融机构网点,全州38个乡镇中,仍有12个乡镇为金融服务空白乡镇,23.7%的乡镇与金融机构的最近距离在100公里以上。由于农牧区经济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恶劣、藏区民族特点等客观因素制约,加之农牧民居住分散、人口密度较小,因此向农牧区大规模发展金融机构网点不具备可行性。

一、科学制定工作规划

2010年上半年,人民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与金融机构组成调研组,行程上千公里,深入天峻、都兰、茫崖等偏远农牧区,进牧户,走企业,访村(牧)委会,详细掌握了农牧区、农牧民对支付服务的需求。结合调研结果,海西州中心支行制定了《海西州改善藏区农村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三年规划》,由海西州政府批转全州执行,以此建立了政府主导、央行推动、金融运作、社会参与“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该规划分安排部署、试点先行、全面推进、评估总结四个阶段实施,依照阶段顺序确定了递进式目标。目前为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总结阶段,实现了地区人均持卡1.2张、银行卡激活率达到79.5%、农牧区ATM、POS机布放零突破等目标。

二、出台涉农金融服务财政补贴机制

为增强金融机构向农牧区延伸服务的积极性,2012年5月,海西州中心支行联手海西州财政局出台了《海西州涉农金融服务财政补贴办法》,探索通过财政拨补方式,对金融机构在农牧区的网络、自助设备、电话银行终端等进行补贴,已设立涉农金融服务财政补贴启动资金100万元,其中州级财政60万元,各市、县(行委)财政5万元,以后年度按需足额安排预算资金。根据补贴办法规定,凡向海西州拓展金融服务,投入网络、自助设备、电话银行终端等惠农支付服务的金融机构均可享受财政补贴。网络建设按一次性投入总额的10%、不超过10万元的标准进行补贴;金融机具布放按购机额的20%、不超过5万元的标准进行补贴;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每台机具年度补贴按3元/笔、不超过50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该政策出台后,金融机构向农牧区提供支付服务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截止2012年10月末,海西州农牧区金融机构网点同比增加了9个,已设立了27个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

三、扩大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范围

结合蒙古族、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3.99%的现状,人行海西中心支行采用汉、蒙、藏三种语言,以座谈会、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对农牧民进行了面对面的非现金支付服务工具宣传普及活动。在提高了农牧民知卡、懂卡、用卡意识,打消农牧民用卡顾虑之后,海西州中心支行将农牧民群众关注的重点与非现金支付服务工具联系起来,创新了支付服务产品。如,引导工商银行投资210万元与各级医疗机构建成农牧民省内医保“一卡通”信息网络平台,农牧民可采用柜面、网银、POS机具三种缴费方式缴纳“新农合”医疗保险。截至2012年8月末,工商银行海西州分支机构已向全州农牧民群众发放30余万张医疗保险“一卡通”。同时,引导辖区农业银行积极开展惠农卡业务,完成惠农卡整村推进9个行政自然村,全州发放惠农卡4218张,卡激活率为100%,授信惠农卡总户数1479户,累计发放支农小额农户贷款4197万元。

四、试点网上核准模式

为解决经办银行和客户办理账户核准业务耗时高,成本大的问题,海西州中心支行开展了“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远程核准影像管理系统”试点工作。人行海西中心支行通过审核申请资料影像文件,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并对账户档案进行电子化管理。经办银行可查询核准信息,为客户办理相关手续,当天即可办毕。据测算,网上核准模式的推广后,经办银行和客户办理账户业务的时间比推广前缩短八成,费用支出下降九成,解决了银行和客户的实际问题。同时,人民银行的账户管理工作规范性也得以加强,平均业务差错率由推广前的35.25%下降到9.52%。

 

本文已被《中国金融》2012年第20期采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