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辖内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逐步提高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水平,有效服务“三农”,促进辖内农村经济金融向纵深发展,人民银行常德市中心支行结合辖内实际情况,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确定了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全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不断改善,基本完成“五有”工作目标。
一、工作措施
(一)精心组织,认真部署农村支付环境改善工作
1、积极沟通协调,争取地方支持。为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理解,常德市中支要求辖内各县支行积极与当地政府开展沟通协调,多次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就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进行专题汇报,争取到了地方的全力支持。如在临澧县合口镇召开的农村支付环境建设试点启动仪式上,临澧县委主管金融的副县长亲临现场并发表讲话;桃源县政府领导专门对银行卡助农取款工作进行签阅批示;石门县推动政府出台了《关于石门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推动方案》,将助农取款服务做为重点工作予以推动。
2、扎实开展调研,确定工作思路。为贯彻落实上级行工作要求,常德市中支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先后开展了2次全面调查和1次重点调研,摸清了辖内县域农村支付结算工作的现状,找准辖内农村支付结算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确定了常德市“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思路,并且选择经济较为活跃、银行业机构较为齐全、农民文化素质较高的临澧县合口镇开展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试点。
3、召开专题会议,全面落实督导。常德市中支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拟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多次召开由各市级商业银行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及工作推进会,在会上部署辖内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工作任务,着力推动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等重点工作。同时,中支助农取款服务推广督导组还多次由主管行领导带队,赴辖内各县组织召开工作座谈会,并深入助农取款服务点,对辖内各县助农取款服务推广工作开展指导、督促。
(二)务求实效,全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1、开展集中宣传。近年来,常德辖内各支行多次利用春节农民工返乡、日常定期赶集等农民相对集中的时机,共开展多种形式的支付结算集中宣传40余次。如汉寿县推出量身定制与助农取款服务有关的歌舞巡演,桃源县、澧县、安乡县集中散发宣传单及宣传手册,石门县、桃源县在助农取款点举办隆重的授牌仪式等,重点宣讲助农取款服务的优越性、操作要求及相关安全事项。辖内各县均在繁华街道悬挂气球、设置横幅及在银行机构网点LED显示屏滚动宣传等醒目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共计悬挂宣传横幅(含LED显示屏滚动宣传)720幅(次),发放宣传资料63000余份。
2、组织流动宣传。近年来常德市中支多次组织辖内支行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如石门县结合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和宣传学雷锋等契机,组织辖内助农取款服务收单机构出动宣传车到乡村进行流动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临澧县在集镇滚动播放《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VCD宣传短片,提供现场咨询服务700余人次,引导农民群众全面了解、正确使用助农取款服务和其它涉农银行卡产品与服务。全辖近年累计开展流动宣传15次,出动宣传车30多车次,取得较好的宣传成效。
3、借助媒体宣传。自2011年以来,常德市中支多次依托媒体开展宣传。如中支在《常德晚报》头版头条刊登《180多个取款服务点开设到乡村——农民走出家门就可刷卡取钱》文章,并做客常德广播电台,多方宣传助农取款服务。石门县、桃源县等地方电视台分别对助农取款服务点的设立开展了实地采访,并对相关政策、注意事项等进行滚动播出宣传。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中支积极撰写相关稿件,《湖南常德积极推进农村支付环境示范县建设》被《金融时报》采用。
(三)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
一是整体联动。为确保辖内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常德市中支及辖内支行均成立了由主管行长任组长,相关金融机构、公安局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试点工作的部署和督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也相应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全辖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重点抓、业务部门具体抓、其他职能部门配合抓,全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二是办点示范。按照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2009年,常德市中支选择临澧县做为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示范县。由于工作措施得力,配套措施到位,临澧县做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示范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效果,为在全市的全面铺开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确保了全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的有序推开。
三是全面推广。在办点示范取得丰硕成果后,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在常德市全辖范围内全面推开。辖内各县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全县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推进会,学习示范县的工作经验,积极向地方政府汇报工作,并深入各乡镇免费对乡镇商户和农民开展宣传培训,引导农村地区支付结算观念改变,切实加快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辖内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改善和良性发展。
二、工作成效
1、助农取款服务实现全面覆盖。2012年,常德市中支推动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实现100%行政村全覆盖。截至12月,全辖新增助农取款服务点2,396个,办理助农取款业务68,678笔,金额1,337.02万元,超额完成了助农取款服务覆盖60%行政村的工作目标,满足了县域农村农户小额取现要求,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肯定。
2、农村支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截至目前,全辖县及以下地区特约商户达到2,860家,同比增长41.65%,ATM机达383台,同比增长15.7%,银行卡人均持有量为1.04张。此外,全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重点推进一县一品。如临澧、石门、安乡、澧县及桃源等县分别完成或启动了刷卡无障碍一条街建设工作;澧县在全省率先试点“新农合一卡通”系统,其做法和经验被总行《支付结算工作简报》推介;安乡、汉寿积极推动金穗新农合卡的发行,已发卡19.07万张,农行布放农商通1,998台;桃源、石门通过信用社“直补一卡通”发放涉农补贴资金;津市率先实行渔民住房补贴打卡发放等,全辖基本完成了“人人都有银行卡、村村都能办结算”的工作目标。
3、县域用卡环境得到全面净化。近年来,常德市中支联合市公安机关构建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协作机制,并制定了《常德市打击银行卡犯罪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与公安部门联合开展银行卡恶意透支清收整顿行动、打击银行卡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经济犯罪“破案会战”等多项专项行动,累计共受理银行卡恶意透支案件602起,立案485起,破案160起,移送起诉46起,挽回经济损失582.2万元,有效地打击了银行卡犯罪,规范了辖内银行卡市场秩序。
三、几点体会
(一)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基础在于人民银行的推动和政府的支持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惠农便民工程,既离不开人民银行切实推动,也离不开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做为支付清算管理者的人民银行在中央扶持“三农”的政策指导下,致力于推动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是着眼于国家经济大局的一件实事工程。在上级行主管部门和中支党委的高度重视下,通过理顺机制,加强指导,辖内农村支付环境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同样,在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示范和推广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在临澧县开展的试点工作得到了县、乡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试点也取得了很好的宣传辐射效果,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结算服务都得到了切实的改善。
(二)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关键在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户的认同
可以说,经济的发展与结算服务的改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地方经济发展是建设支付环境的前提,而支付服务的改善又能推动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近些年来,常德辖内农村经济实现产业转型,由单一农业向多元化产业发展,全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对现代化的支付结算服务产生了较为迫切的市场需求。种养大户和地方农户开始使用更为方便快捷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对于银行卡的便利性尤为认可,并开始逐渐减少传统的现金结算。有需求就有市场,这进一步推动了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步伐,成为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的关键之所在。
(三)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重点在于金融机构的参与和长效的机制
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生力军主要是各金融机构,尤其是涉农金融机构,已经成为农村支付结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为此,我们在多次联席会议上都提出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到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中来,特别要求涉农金融机构合理铺设网点、增加相关机具投放,并全面提高人员素质,丰富结算手段和提升服务能力。为确保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不走过场,不成为短期行为,我们建立完善了组织领导机制、沟通协调机制、信息反馈机制等多个长效机制,通过与基层农户、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的密切互动,全方面了解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进展情况和薄弱环节,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正是由于涉农金融机构的机具投放和网点建设向农村地区倾斜,加上各种长效机制的润滑剂作用,常德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才呈现出可喜的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