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是人民银行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之后,为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而推出的又一项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便民、惠农工程,该项工程的实施能够最大限度地解决偏远地区农村居民支取现金难的问题。为全面了解吉安市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
进一步推动现代金融服务向广大“三农”领域延伸,笔者深入到辖内永新、万安、遂川和井冈山等地部分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和多家涉农银行机构开展调研,在肯定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具有可持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了解到制约该业务发展的主要症结,需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基本情况
吉安市属江西省传统农业地区,辖
13
个县、市、区,人口
490万,其中,农村地区人口
376万,且地域广阔,经济基础相对薄弱,金融发展比较滞后。近年来
,人民银行吉安中支积极引导辖内银行机构大力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业务,以满足农村地区各项支农补贴资金、日常小额取现等基本金融需求,构建起支农、惠农、便农的“支付绿色通道”,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辖内农行、农信社(农商行)先后已于
2011年开办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业务,今年年初,该中支继续加大宣传和动员力度,先后批复工行、中行、邮储银行在吉安市全辖范围内全面开办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截至
2012年
9月底,吉安市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数量达
616个,其中:农行
227个,农信社
349个,其他全国性银行
40个,累计取款交易笔数达
528,796笔,累计交易金额
151,615,829元。特别是永新县作为示范县
,以“新农保”、“新农合”等政府补贴资金发放为平台
,
在全县23个乡镇,238个行政村设立助农服务取款点,
率先实现全县范围内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村村通”
,
推动了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受到了农民朋友的广泛欢迎,
真正实现了百姓满意、政府放心、银行受益。
二、主要成效
(一)打通国家惠农补贴支付“最后一公里”。
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将支付结算服务延伸到广大农村地区,农村居民足不出村就能支取基础养老金和各种涉农补贴等小额资金,有效节省了往返乡镇或县城银行网点取钱的时间和交通费用,同时享受取款免费等优惠,
省时省力又省钱,
使广大农户真切享受到现代金融的安全、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更加切身地体会到国家惠民政策的关怀。截止六月底
,
全辖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累计办理取款和查询业务
517,598笔,按照每次往返
20元交通费和在外餐费来测算,仅取款成本就为全市广大农户节省费用约一千余万元,而且还大大节省了农户去乡镇所在地银行机构网点办理业务往返在途时间。
(二)打造农村金融基础支付“普遍服务”。
经人民银行的宣传指导,银行机构通过“助农取款服务站(点)”将原有银行机构设至乡镇级服务延伸到村屯和广大偏远农户家中,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机构服务水平和地位,有力推动了银行卡在农村地区普及和应用,有效解决了农村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农民取款难的问题。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不仅方便了农户查询、取现、缴费,而且培育了农户用卡意识,改变农民的支付习惯。吉安市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开展以来,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大多数设在行政村内的超市、药品批发、家电商店、农机配件商店等,且服务点营业时间比固定网点更长,紧急情况下非营业时间也能提供取款服务,有效改善了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环境。伴随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广泛开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银行机构网点柜面业务人员不足的压力,特别是
节假日、赶集日“排队难”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
三、现存制肘
1
、布点设置有局限。
当前农村助农取款服务点的设置还不够科学,存在着摆布不均衡、辐射面不宽和设点力度不够大的现象。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绝大多数助农取款服务点未真正设在乡镇以下的行政村。如:该市中行在新干县试点,由于中行在乡镇未设网点,尽管
13
个助农取款服务点覆盖了该县所有乡镇,但所有助农取款点均设在乡镇所在地,未能真正惠及广大农村老百姓。类似的主办银行还有工行和邮储银行。
2
、机具功能欠完善。
目前,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仅仅只能满足农民取现和查询的需要,服务功能比较单一,尚不能办理存款、代理各种缴费等业务,特别是农村就近存款的问题尤显突出。此外,机具信号不稳定,有时办一笔业务等待时间较长,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机具功用的发挥。即使办理取款小额取现业务,助农取款服务点机具基本上未实现联网通用,受理银行卡的范围单一,不能受理所有银联标识卡,持有他行银行卡的人无法享受到取款便利,业务具有排他性。如:农行确定的助农取款服务点布放的“支付通”和传统POS,限定只能受理农行发行的惠农卡,而且只能是“新农保”等国家惠农政策小额取现,持有他行银行卡的人无法享受到取款便利,甚至持农行其他银行卡正常小额取现也因农行不会给服务点手续费而导致服务点不让取现。工行、中行、邮储银行助农取款服务点布放的
POS
机具同样也只能受理本行发行的银行卡。目前,仅农信社助农取款服务点布放的
POS机具能受理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但跨行取现须支付千分之八的手续费,其发行的百福卡全省范围内取现免费,但跨省视同跨行需支付手续费,
对于人均收入不高和持传统保守思想的农民来说,取款手续费仍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门槛,
广大农民仍只能是望“费”兴叹。
3
、代理服务有欠缺。
主要表现在:一是助农取款服务点现金支付能力有限。由于部分助农取款服务点设在无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和
ATM
机的农村超市、药品批发、家电商店、农机配件商店等,这此地方经济条件较差,商业也不发达,助农取款服务点的现金有限,对集中取现的需求无法完全满足,存在拒绝持卡人取现的现象。二是取款额度偏低
。按照《通知》的规定,每张借记卡每日最高只能取现
1,000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面临子女上学、建房、婚丧嫁娶以及购买农药、化肥、种子、机具等多种大额需求,目前的取现额度显然过低,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
4
、政策落实不顺畅。
助农取款是服务“三农”的惠民实事工程,上级对有关方面在机具购置、业务办理和通讯计费等方面实行优惠有相应的要求,但政策的具体落实有难度。一是在纵向上,银联与各级银行机构协调的力度还不大,有关业务收费的优惠政策在下面体现不及时或难以体现,不少农村群众反映跨行收费高而不愿办理跨行取款;二是在横向上,当地人民银行和银行机构与当地财政和通讯部门的协商有难度,出于地方和自身利益的考虑,有关方面的让利措施难确定,有的让利很小但在执行过程中仍到不了位,没有起到应有的政策鼓励作用。如:对县域新增自助设备财政补贴政策辖内县市基本均未落实到位。
5
、宣传力度不够深。
据调查了解,农村银行机构开展支付结算宣传普遍针对性不强。农村居民由于地域限制与外界接触较少
,
且农村留守人员以年长和年幼居多,对银行卡等新型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了解较少
,而农村地区银行机构在支付结算宣传方面内容较为单一
,宣传面窄
,针对性不强
,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对银行卡应用知识的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与此同时,不少涉农银行机构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支付结算服务意识比较淡薄
,对收益性较差的新型支付工具推广应用的积极性也较低
。
6
、法律效力不高。
目前,关于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除银发〔
2011
〕
177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通知》外,没有其他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办法和制度,使得各地在操作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从而影响了助农取款服务业务的推广和实施。同时,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是人民银行适应新形势下的一项惠及三农的金融创新,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未知的问题、风险和不足,而仅以一个《通知》的形式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法律效力显然不高,不利将来对一些问题和风险的解决。
四、对策选择
1
、以科学指导来规范布局。
各级人民银行应积极引导主办银行将乡镇以下的行政村作为助农取款服务的主战场,特别是针对目前在乡镇未设网点的主办银行,在乡镇所在地拓展助农取款业务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应将更多的助农取款服务点扎根于农村行政村,真正为广大农民服务。要针对性加强对助农取款工作的指导,在服务点的选定上改变以往完全由银行机构随意自主布设的状况。具体而言,当地人行应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沟通与协调,根据人口分布状况和区域经济活跃程度,拟出更科学合理的服务点分布指导规划,要求银行机构按规划要求选点布设,纠正以往银行机构单纯追求利益扎堆布设和空白区同时存在的不平衡状况,扩大服务辐射面;同时,要引导银行机构正确看待助农取款推行之初的利益局限性,应放眼长远,看到广大农村地区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广阔前景,坚定做好助农取款服务的信心。
2
、以提升功能来促进发展。一是
全面推动联网通用,拓宽受理银行卡的范围。要求各主办银行不得设置排他性条款,允许助农取款服务点受理所有银联标识卡,跨行交易不得收取任何手续费,解决县以下绝大部分地区金融机构种类单一、自助机具缺乏,有卡无处用的问题,让所有持卡人都能享受同等的现代化支付服务。
二是建议允许助农取款服务点办理存款代理业务。存款业务是金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只解决取款问题,而存款问题不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依然存在缺陷,允许助农取款服务点办理存款代理业务,即:持卡人将现金交存服务点,服务点通过
POS
机再将款项转账至持卡人账户中,既可使金融服务完整覆盖到农村地区,又能缓解助农取款服务点的支付资金压力。
三是适当增加取款次数和额度。建议参照
ATM机具管理,以单卡单笔
1,000元,每天不超过
3次,累计取款金额
3,000元为取款上限较为适宜。
四是建议拓展服务功能,促进助农取款服务点功能叠加。如: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拓展商业、金融和通讯服务;银行机构可联合供电、水务、通信等部门共同选点,既能减轻成本压力,又能给服务点增收,调动其积极性,开通各种代理缴费业务,适时解决农民“缴费难”问题。
3
、以让利农民来落实政策。
助农取款需要各有关方面把让利农民放在突出位置,一方面,银联应主动加强与各家银行上下的联系和沟通,在技术上提高稳定性,拓宽通用面,实现农村地区任何银行卡均能享受取款服务,鼓励更多的银行机构参与到助农取款服务中来。同时,银联在业务手续费的设定上应充分体现让利农民,加大助农取款的让利幅度,让更多的农户尤其是在家的老年人充分享受助农取款服务。另一方面,当地人民银行应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全面落实对县域新增自助设备的财政补贴政策,及时出台助农取款机具的财政补贴标准和操作办法,巩固并激发银行机构拓展助农取款服务的积极性;
积极加强与财政部门联系,扩大合作范围,使农民享受到政府的各种补贴,诸如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计划生育补贴、低保五保、家电下乡补贴等政策补贴款项全部实现直接打款至农户的一张银行卡上,实现集约和高效,建立政府财政补贴机制,对助农取款服务点进行财政补贴奖励,提高商户开展助农取款服务的工作热情,达到各方共赢。
同时,银行机构要加强与电信部门的沟通,以让利农民的指导思想来商定助农取款通讯收费的问题,加大优惠力度,让代理商户在业务办理中放开手脚,热情服务。
4
、以转变宣传方式来提升宣传效果。
针对广大农村地区安全用卡意识较为单薄的现状,各涉农银行机构要组织力量深入农村,坚持现场演示和业务培训相结合、集中宣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细致介绍助农取款流程与操作方式,宣传银行卡诈骗防范措施,将开展助农取款宣传与普及安全用卡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实现“三个转变”:从“面”到“点”的转变,即要从依靠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散发宣传资料等不定向的面上造势宣传,转变到锁定目标、进村入户的“点”上宣传,拿出诚心、耐心、细心,把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内容与一般银行卡服务的优劣进行比较,给农民讲深、讲透,争取“点”上的理解,让“点”自动向“面”上延伸;从“粗”到“细”的转变,要把握农民心愿、了解农村语言,用农民读得明白、看得懂的语言编写宣传资料,把惠农、利农的特色服务内容写清楚、写详细,把特色服务的办理程序和国家优惠政策交代清楚;从“单一”宣传平台向“多元”宣传平台的转变,改变由央行主导、涉农银行机构“唱独角戏”的宣传局面,充分发挥好政府和银行机构“两个平台”的宣传作用,督促政府做好乡镇、村组的组织宣传,力争做到特色服务宣传进村入户“零距离”。
5
、以完善制度来提升法律效力。
建议人民银行适时制定《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规范承办银行在业务管理、内控制度、人员配备等方面需具备的条件,以及特约商户在信用等级、业务素质、资金实力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严格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业务的准入审核,加大监测和检查力度,加强对承办银行和服务点的业务监管;与此同时,要求银行机构应切实做好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具体实施工作,制定相应的业务操作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加强对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进行必要的监测管理,并建立业务退出机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巡查、设立投诉电话等加大对服务点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