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表   网站地图    适老化无障碍 English Version
| 我的位置:热点专题 > 热点专题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典型经验
高级搜索

乌鲁木齐中支积极践行群众路线有效破解“三农”融资难题

字号 2013-11-04 10:44:17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乌鲁木齐中支以“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为原则,以提升基层央行履职水平为着力点和落脚点,深入基层乡镇开展财政、金融支持“三农”专项调研,努力解决农牧民融资难题,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一、深入基层,倾听群众诉求

新疆是农牧业大省,“三农”问题始终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全面了解和掌握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金融、财政政策扶持 “三农”情况,乌鲁木齐中支紧密结合履职实际,与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委员会、金融办、财政厅等单位组成联合调研组,由中支党委书记、行长朱苏荣同志亲自带队,通过问卷、座谈、实地走访等形式,深入6县(市)18个乡(镇)开展专题调研。调研显示,自治区各级政府、金融机构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加大财政、金融支农力度,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牧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截至8月末,新疆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4271.5亿元,占全区各项贷款余额的47%。上半年,新疆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269元,同比增长14%,高出全国2.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四。与此同时,财政、金融扶持“三农”过程中也存在民生项目贷款期限不合理,农牧民还款压力大;农村信用社资金紧缺,经营压力大;贴息资金不到位,普惠型金融政策难以持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农户缺乏贷款抵押物等突出问题。

二、多措并举,解决实事难事

为切实解决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乌鲁木齐中支结合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教育实践活动,以货币政策工具为抓手,以服务创新为突破口,实施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发挥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引导作用。不断优化支农再贷款限额配置、提高使用效率,确保支农再贷款向农业大区、南疆三地州和困难地区倾斜。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分别向喀什、阿克苏等5地州市发放支农再贷款限额5.5亿元,有效增强了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能力。二是推动支农信贷政策产品化。精心选择“信贷+保险”模式、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民贷款担保协会等6种农村金融产品在全区培育和推广。截至目前,新疆农村金融创新产品贷款余额81.8亿元,累计惠及农户27.1万户。三是全力推进涉农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作。先后有10家涉农企业通过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融资176亿元。

三、主动作为,形成多方合力

乌鲁木齐中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与自治区政府、财政厅、经信委等部门沟通协调,集多方之力,切实加大“三农”扶持力度。一是将民生项目贷款期限延长至3-5年,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将利率确定在基准利率上浮2个百分点范围内,以减轻农牧民还款压力。二是发挥财政贴息杠杆作用。以畜牧业贴息为例,规定3年内使贴息资金在2800万元的基础上年规模增加1亿元。按照贷款利率不超过基准利率2个百分点的标准,对南疆三地州贷款利息给予全额贴息,其他地州的贷款利息按照50%的比例给予贴息。三是与自治区政府、金融办、金融机构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政策宣传活动,为广大农牧民普及相关知识,切实扩大了惠民政策受益范围。

通过“走基层”的形式给农牧民带来了实惠,受到广大农村干部和农牧民的衷心拥护,真正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民务实”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