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2014年9月举行的“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金融学会、中国银行业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第6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4家机构的310名代表参加了论坛。论坛顺应了我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日益密切的形势和要求,以“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为主题,有力地扩大了人民币在东盟国家中的影响力,社会反响强烈。
广西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道伟在致辞中表示,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有利于加强各方之间的金融交流合作,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促进广西与各相关国家建立更紧密的经贸金融合作关系,反映了各方的共同愿望,顺应了各方的共同需求,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
受人民银行总行行领导委托,人行南宁中支负责人在论坛上介绍了5年来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基本情况,并表示人民银行愿意与各国的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进一步加强合作,在推进使用本币结算和货币合作等方面继续努力。
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曹彤、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谷澍、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王纬、中国银行副行长岳毅、光大集团副董事长高云龙、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徐学明、泰国银行执行董事苏卓特-皮阿穆卓等嘉宾分别在主论坛和“东盟货币交易体系建设、全球人民币清算体系建设、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模式探讨”三场专题论坛中发表了主旨演讲。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 “中国工商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中心(南宁)”、“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东兴试验区)东盟货币业务中心”、“交通银行沿边跨境贸易金融服务中心(南宁)”等跨境人民币业务机构的揭牌仪式;“中国农业银行人民币对东盟货币汇率指数”的首发仪式;“中国银行人民币兑柬埔寨瑞尔现钞汇率”等金融机构兑东盟国家货币的挂牌仪式。
自2010年6月广西获批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以来,人行南宁中支充分发挥广西在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的实践经验和优势,主动对接广西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相关发展战略,不断拓宽跨境人民币业务覆盖面,积极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进入到全面、健康、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一是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取得跨越式发展。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从2010年的126亿元,发展到今年前三季度的1146.25亿元,年均增速达到81.09%;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13.2万笔,金额突破3000亿元,达到3316.62亿元,在西部12省(区)、全国8个边境省(区)中排名第一。
二是人民币超越美元成为广西涉外收支的第一大结算货币。今年前三季度,广西办理跨境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其他跨境投融资人民币业务分别同比增长了67.72%、593.71%、75.91%,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在国际收支中的占比达到49.31%,人民币首次超过美元跃居广西涉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
三是业务品种日趋多元化。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品种已从传统边境贸易拓展到整个经常项目以及资本项目投融资结算领域,业务主体由企业拓展到个人,结算方式由银行柜台结算延伸到电子商务。
四是业务参与主体和境外地域不断拓展。今年前三季度,广西采用人民币开展跨境结算的机构主体达1439家;全区已有19家银行的182个分支行办理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辐射境外83个国家和地区。
五是广西与东盟国家区域金融合作和本币结算日益深化。目前,广西与东盟十国均开展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与柬埔寨等6个国家建立了跨境人民币代理结算关系,实现了除文莱元外的东盟国家货币柜台挂牌交易,东盟已然成为广西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重点区域和最大市场。
本次论坛有效地扩大了东盟国家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认知度,加强了与东盟国家金融交流。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深入发展将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人行南宁中支跨境办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