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表   网站地图    无障碍浏览 English Version
| 我的位置:沟通交流 > 沟通交流 > 分支机构动态

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政策“引擎”发力 云南科技型企业融资驶入“快车道”

字号 文章来源: 2025-11-12 17:41:32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科技型企业作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却常因轻资产无抵押、创新能力难评价、成果转化周期长等面临融资难题。为破解难题、打通堵点,更好发挥政策牵引带动作用,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联动云南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强化政策创新和资金保障,为科技型企业获得融资支持、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货币政策工具赋能,引金融活水降企业成本

一是再贷款引导信贷资金投向。人民银行推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及重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的信贷投放。在低成本再贷款资金带动下,云南省金融机构积极作为,助力科技型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为某LED生产企业定制化融资方案,发放贷款5900万元,推动企业融资成本合理下行。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叠加政策性开发性贷款大额、长期、低息优势,为某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发放贷款1.35亿元,助力企业工艺流程绿色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截至9月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已引导金融机构向234家科技型企业提供首贷51.78亿元,向44个设备更新项目发放贷款86.37亿元。二是“再贴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设立50亿元专项再贴现额度,优先对金融机构申请办理再贴现的科创领域票据给予支持,累计为昆钢财务公司办理科创专项再贴现1亿元,为曲靖市商业银行办理1000万元,助力科技型企业拓宽票据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二、专项资金计划滴灌,破融资瓶颈激创新活力

一是构建全周期“科技金融专项资金”支持体系。云南省科技厅会同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等部门设立科技金融结合专项资金,系统实施创业投资风险补助、科技贷款贴息、担保机构奖补、贷款风险补偿、科技保险保费补助五项支持举措,累计向银行、担保、创业投资机构、科技型企业补助资金4117.3万元,撬动17.94亿元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型企业,帮助企业降低融资与经营成本3091.51万元。二是推出“企业创新积分制”融资试点。推动金融机构科创评价模型本土化改造,在云南省融信服平台科技创新专区上线科创能力评价查询功能。基于定量评价结果推出“创新指数贷”“技术流”“科创贷”等专项金融产品,截至9月末,纳入试点的楚雄高新区金融机构和5家试点银行累计向290家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420笔、金额59.3亿元,拓展了“创新能力”转化为“融资资本”的有效路径。三是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云南省市场监管局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完善工作机制,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稳步开展。2024年,省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对45户以专利、商标质押贷款的企业给予贴息补助,有效激发相关主体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积极性。2025年上半年,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16.85亿元,同比增长104.49%。在贷款总量增长的同时,融资模式也实现多元创新突破。某农业科技公司以“河口香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质押物,获得河口农商行300万元贷款,为全省首例以地理标志质押融资案例。某信息科技公司以“肉牛生理数据要素数据产品”为质押标的,获得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1000万元授信支持,成为全国首单活体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案例。

三、风险补偿机制兜底,补市场短板强银行信心

一是搭建科技贷款损失风险补偿机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将科技贷款损失风险补偿纳入省级部门预算,每年安排1亿元作为“信用桥梁”,对合作银行发放的科技贷款提供最高70%的风险补偿资金,有效增强金融机构放贷信心。如,某生物公司长期专注于免疫球蛋白制剂研发,虽拥有45项专利,却因研发周期长面临融资困境。在风险补偿资金承担50%风险损失的政策保障下,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迅速提供800万元授信支持,为企业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注入“定心丸”。二是“高杠杆”撬动信贷资源精准滴灌。自政策实施以来,风险补偿资金杠杆撬动比达1:24,即以年度1亿元风险补偿金额度为支点,每年可撬动24亿元科技贷款资金。在政策引导下,4家合作金融机构累计为1934家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4803笔、金额79.74亿元,贷款审批效率整体提升30%,政策杠杆效应有效发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