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病逝,他毅然选择回行救灾
1986年人民银行玉树中支恢复成立,他是32名派来干部的其中1名,是目前唯一一名留在玉树中支工作的元老,也许由于时间的积淀,他把玉树人行当做自己的家。他就是人民银行玉树中支行长魏平。
4月6日,魏平突然接到父亲病危的电话,回四川成都看望。4月13日下午4点,父亲去世。
但命运就是如此作怪。4月14日早晨7时52分接到电话报告“玉树发生强烈地震”,悲痛中的魏平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他很快如梦初醒,行长的责任感重重的压了过来。此时没有时间让他思考,汶川地震的惨景再次在他的脑海里迅速闪现,“职工!职工怎样?”他急切地问。凭着敏锐的思路他作出十分简要的部署:盯住人员、库款安全,休假出差人员立即到西宁集结待命。
灾情就是命令,面对刚刚离世的父亲,他内心还在流泪的同时,也作出了立即回行的决定。15日凌晨首班成都至西宁和西宁至玉树的两张机票很快送到手里,15日8时55分飞机准时到达西宁机场,当获知西宁至玉树的航班停止客运,全力救灾时,他立即协调车辆,径直从机场赶往玉树。玉树与西宁相隔800公里,这条路他往返了跑了24个年头,此时他觉得是那样的遥远、那样的漫长。亲人的远去、行里的灾情、道路的艰险……使他焦虑的心阵阵紧缩。
经过13小时的颠簸,于当晚10时30分终于赶到玉树,但由于交通受阻,车子在离单位近1里路的地方停了下来,看着望不到头的车龙,魏平不顾劳顿,下车徒步赶回应急指挥部立即投入指挥工作。询问发行库房情况、职工家属安置情况、职工亲属伤亡情况、到金融机构慰问指导……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他把父亲去世的悲伤埋在心里,沉着应对,进一步部署安全保卫、业务系统恢复运行、职工生活等工作。16日下午,待情况稍微平稳,在帐篷前召开职工大会,这是他在玉树工作20多年第一次主持和参加这样特殊的会议。今天他仍然战斗在抗震救灾的一线。
阿爸遇难,他强忍悲痛心系发行库
卫东是一个非常和善、热情的藏族管库员,“4·14”地震夺去了他阿爸的生命。这个忠厚老实、任劳任怨的老党员,多年默默无闻地工作在发行库管库员岗位上,干着人民银行最苦最累的工作,没有出现过一笔差错,中支发行库就如同他本人一样牢靠、安全。
4月14日这个没有征兆的清晨,卫东如往日一样送孩子上学,突然间大地深处传来巨大的轰鸣声,紧跟着地动山摇,房子被不可抗拒的力量撕裂,这是大地震!卫东立即回身往家跑,原本熟悉的巷子已经夷为平地,到处是惊呼和哭喊。让人悲痛的一幕映入眼帘,阿爸大半身子埋在废墟里,身上重重地压着冰箱和预制板。卫东用手搬、用手挖,可弱小的人力此时无能为力,阿爸喊了一声:“儿子,快点!”就再无声息。
阿爸在眼前遇难,卫东犹如当头一棒,恍惚间听见有人喊“救命”,原来邻居家老人压在土墙下,卫东没有迟疑,飞跑过去搬砖刨土,双手血肉模糊,终于将老人救了出来。
这时手机铃音响起,中支紧急通知管库员查看发行库灾损情况。多么残酷的选择,遇难的阿爸还埋在废墟里,中支发行库也需要他第一时间赶到。卫东咬咬牙,毅然赶赴中支。
当所有管库员到齐,卫东等人冒着余震不断的险情,冲进办公楼,抢救出货币金银信息系统电脑设备、印鉴、重要空白凭证和数字认证,同时按照应急指挥部安排立即进库检查发行库灾损情况。库门受震倾斜,打不开。此时余震不断,通讯不畅。在请示上级是否启用备用门的等待时间里,卫东才得以返身将遇难的阿爸从砖瓦中挖了出来。
灾后第二天,中支安排第二次查看发行库灾损情况,以确认库款是否安全,同时安排二线管库员接库,以便让卫东妥善处理父亲的后事。卫东接到电话,第一时间赶到中支。行领导看到他两眼红肿,关切地询问情况,卫东什么都没说。受震无法开启的发行库门,经过连续的余震,竟然复位,可以打开了。卫东等人和二线管库员进库交接,看见倒塌散落的库款立即开始整理和交接。工作中,突然间地面传来“咚咚”的轰鸣声,接着地面剧烈晃动,又一次余震袭来。工作人员立即中断交接,迅速而有序地撤离发行库。事后大家才知道,卫东按照藏族风俗,联系好活佛,准备将遇难的阿爸移送寺院进行天葬,途中接到电话,卫东二话没说,火速赶到中支,而灵车就停放在中支门口,直到工作完成,才请假完成阿爸的天葬仪式。
面对大地的震颤:他们无私无畏,可歌可泣。这些天来,他始终坚持在保卫岗位和救灾一线……
来源: 金融时报2010年0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