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 金融支持新时代首都发展

2022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以及疫情冲击和超预期因素影响,人行营业管理部认真落实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工作要求,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携手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信贷投放,畅通金融活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润泽实体经济,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上半年,北京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加11727.8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837.3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540.6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869.7亿元,均创历史同期新高。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平均利率低至3.79%。向实体经济让利超去年全年,为稳定经济基本盘、助力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强大金融动能。

一、普惠金融激发市场活力,护航首都经济行稳致远

深入实施“民营小微金融服务三年行动方案”。联合出台“金融支持首都乡村振兴实施意见”。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用好用实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强化科技赋能,发挥北京市银企对接系统和“创信融”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作用,促进提高信用贷、首贷比例。截至6月末,北京地区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3%,授信户数突破百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1%。

二、科技金融服务不断完善,为首都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构建专业化、特色化,满足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重点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等新动能的支持力度。上半年,北京地区银行投放高新技术产业贷款2896亿元,同比增长57.6%,有贷户数增长31.2%。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5.6%,高于各项贷款26.4个百分点。

三、绿色金融发展提速,支持首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围绕“三大功能、五大支柱”发展思路,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引导作用,推动金融机构建立绿色金融工作机制、强化资源保障。发放符合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贷款超百亿元。推出“京绿融”“京绿通”等专项工具,提供政策资金超80亿元。引导支持企业发行绿色债券。6月末,北京地区绿色贷款余额超1.3万亿元,同比增长41.9%。绿色债券融资规模居全国首位。绿色金融标准、绿色金融评价等制度基础逐步夯实。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有序推进。

四、打造首都文化金融名片,着力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全力支持北京市东城区建设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率先开展文化金融专营组织机构评估。用好“京文通”“京文融”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强化跨部门协同,建立文化产业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6月末,北京地区文化产业贷款余额1631亿元,有贷户数同比增长22.7%,文化金融服务取得新成效。

五、外汇服务再上台阶,紧抓“两区”建设推动首都更高水平开放

牵头推动国务院批复“两区”方案中的33项任务全部落地。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在金融市场开放、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金融科技等方面形成系列制度创新成果。“本外币一体化”“承包工程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获评“两区”十大最具影响力政策。“京津冀征信链”等20政策被列为“两区”建设标志性政策。“中关村外债便利化”等改革试点经验被复制推广。“两区”金融创新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市场主体获得感显著提升。

奋进十四五,展望2035,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上,人行营业管理部将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持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为首都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