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开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专项行动 擦亮内蒙古农牧业“四张名片”

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围绕内蒙古“粮仓”“肉库”“奶罐”“绒都”四张亮眼名片,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专项行动,在每个有条件的旗县区选取一种以上特色农牧产业、乡村选取一种以上特色农畜产品进行重点支持,助力内蒙古农牧产业和农畜产品扩规模、增效益。截至2022年7月末,内蒙古涉农贷款余额9356.9亿元,较年初增加562.3亿元,新增贷款占各项贷款增量的38.6%。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辖内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特色农牧产业贷款359.8亿元,特色农畜产品贷款65亿元,共支持市场主体45.1万户。

全力做好粮食生产金融服务 擦亮“粮仓”名片

内蒙古粮食产量连续4年突破700亿斤、排全国第六,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粮食调往区外、供应全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引导金融机构围绕马铃薯、大豆、玉米等粮食生产市场主体融资需求,推出“薯业贷”“玉豆贷”“玉米仓储贷”等信贷产品,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提升产业价值链。乌兰察布市是我国最大的马铃薯产区,2021年总产量350万吨,约占全国产量的1/5。内蒙古银行围绕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马铃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立与地方政府和园区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关系,通过创新符合马铃薯产业园经济特点的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以“龙头企业+种植户+银行+农担公司”模式开展信贷业务,满足整个园区对马铃薯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需求,将马铃薯智慧产业园建设成为集“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2022年1至7月,该行累计发放马铃薯产业贷款3.4亿元。

二是健全担保机制。2021年,包头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达4.5万亩,地级市推广面积居全国第一。邮储银行内蒙古分行为当地制定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信贷产品,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等中小型农业市场主体提供专属融资支持。同时,采取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引入农业担保公司等方式,进一步解决种植市场主体无抵押无担保问题。农业担保贷款,原则上贷款利率与担保费率之和不超过8%,降低种植市场主体融资成本。2022年1至7月,该行已发放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贷款978.7万元,支持市场主体29家。

三是优化融资模式。2021年,通辽市玉米播种面积1800万亩,总产量179.7亿斤,约占内蒙古玉米总产量的1/2,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1/20。辖内金融机构围绕玉米产业链各环节资金需求,通过签署供应链融资代储合同、产业链融资存货监管协议、产业链融资资金监管协议、产业链融资业务合作协议,建立“银行+核心企业+粮贸企业”三方稳定机制。2022年1-7月,该市金融机构向玉米产业累计投放贷款超40亿元。

加强重要农畜产品供给金融保障 擦亮“肉库”名片

内蒙古牛羊肉产量均为全国第一,牛肉产量占全国的1/10,羊肉产量占全国的1/5。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指导金融机构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加强肉牛肉羊等重要农畜产品供给的金融保障。

一是设立专项资金。宁城农商银行运用再贷款资金,单列6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肉牛养殖经营户,单列4亿元专项资金推动“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发动村镇网点的力量,深入对接养殖规模较大的村镇,实现肉牛养殖全产业链授信。2022年1至7月,该行累计发放肉牛养殖专项支持贷款10.4亿元。

二是加强政银企对接。杭锦农商银行积极参与政银企合作,与锡尼镇政府合作“肉牛养殖”产业项目、与乡村振兴局合作“金融支持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贷款”项目,推动当地肉牛养殖产业优质发展。2022年1至7月,该行为新型农牧业主体发放贷款10160万元,其中肉牛养殖产业项目贷款1333万元。

三是开展存货质押贷款。乌海银行采用“公司+合作社/养殖大户”模式,与巴彦淖尔青青草原公司合作,根据肉羊产业周转期短、屠宰期资金需求大的特点,制定存货质押方案,引入第三方监管公司对存货进行动态监管,既不影响存货周转又保证了债权安全。2022年1至7月,该行累计为青青草原公司发放贷款900万元。

强化奶业振兴金融支持 擦亮“奶罐”名片

内蒙古奶类产量稳居全国第一,2021年达670万吨,是全国唯一一个突破600万吨的省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提供配套资金,指导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奶业振兴。

一是推动设立配套资金。内蒙古奶业振兴资金计划总投资50亿元,其中浙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通过“浙+牛”项目配资金额约20亿元。资金采取有限合伙制,以“股+债”形式进行投资,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奶源基地和牧场建设、饲草料生产、奶牛养殖等方面,支持奶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二是围绕核心企业提供授信服务。察右前旗农商银行为解决兰格格公司上游企业融资问题,向牧为牧业公司、悦喜牧业公司等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采取“活体抵押+保险赔付账户质押”方式对两家企业分别授信800万元、1000万元,助推核心企业发展。为解决下游经销商融资问题,该行为经销商定制供应链金融产品,由兰格格公司向银行推荐信用好、符合帮扶条件的经销商,以奶牛保单作为担保,以“富民卡”为载体进行授信。同时,为经销商订制资金归集POS机,及时提供资金到账情形。截至2022年7月末,为下游24户经销商授信1200万元。

三是借助线上平台开展业务。浦发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创新在线供应链审批模式,即核心企业获得授信额度后,其上游供应商可借用核心企业授信。核心企业在讯易链平台上签发付款确认函,供应商在平台上接收核心企业开立的付款确认函和付款凭证,并通过网上银行发起融资申请,银行为供应商办理保理业务。应收账款到期时,核心企业再将其应付款项归还保理融资。2022年1至7月,通过保理业务累计为18家上游供应商提供融资46笔,金额1.1亿元。

加大羊绒产业金融资源投入 擦亮“绒都”名片

内蒙古羊绒产量居全国第一,占全国产量的1/2,羊绒产品出口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联合内蒙古农牧厅梳理羊绒产业重点企业31家,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走访对接,助力羊绒产业发展壮大。

一是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阿左旗黄河村镇银行定期走访乡村,深入了解农村牧区金融需求,合理扩大信贷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手续,对符合条件的村推行整村授信模式,对农牧户推行联保贷款模式,对小微企业推行无还本续贷模式。同时,不断加大营销对接力度,及时掌握区域绒毛市场信息,多渠道宣传推广活体质押贷款产品,联合保险、第三方监管和担保机构,加大羊绒产业金融支持力度。2022年1至7月,该行累计向羊绒产业发放贷款1.9亿元,支持市场主体16家。

二是加强重点产区金融支持。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制定金融支持羊绒产业发展服务方案,围绕内蒙古五个羊绒产业园区,大力推广“一集群一方案一授权”信贷业务模式,通过并购贷款、产业基金、股权融资等方式,引导羊绒加工企业向重点园区集聚。同时,聚焦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羊绒产业带,重点支持鄂尔多斯羊绒、浩森羊绒等规模效益显著、产业链条健全、综合竞争力强的企业,助力羊绒品质提升,打造区域产业高地。2022年1至7月,该行累计为上述两家企业发放贷款12亿元。

三是积极支持品牌建设。进出口银行内蒙古分行为内蒙古鹿王羊绒公司提供出口卖方信贷、国内双保理贷款等多样化信贷服务,支持企业毛织造加工,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截至2022年7月末,该行累计向羊绒产业发放贷款3000万元。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分行与东荣羊绒公司合作了16个年头,逐步助力企业完善“公司+合作社+农牧户”经营模式,总资产从800万元增加至7亿元,登上内蒙古民营企业百强排行榜。2022年1至7月,该行累计为羊绒产业发放贷款12.3亿元,支持重点企业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