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 张庆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做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强化履职,主动作为,全力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基层央行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一、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不断增强学习贯彻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深刻理解和把握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两步走”战略安排时,对两个阶段发展目标分别进行了展望和提出了要求。在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时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展望2035年,进一步从九个方面明确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向第二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一步,是“十四五”以至未来15年引领我国发展的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深刻理解和把握“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引领地位,明确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思路。我们要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动力,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理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观点,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战略部署内在要求,全面理解金融改革发展与支持实体经济的关系,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健康发展。
(三)深刻理解和把握对金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这是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必须立足岗位职责,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精准落实金融宏观调控政策,毫不懈怠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把党中央和人民银行党委的决策部署贯穿履职全过程,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精准研判机遇挑战,增强在全局视野下高效履职的信心和能力
(一)经济金融发展有挑战更有机遇。当前,全球宏观形势总体向好,我国经济好于世界并持续稳中向好。但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就甘肃而言,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双重叠加,而且是发展不充分基础上的不平衡,是发展不平衡基础上的不充分,我们大踏步推进工作的基础依然薄弱。银行机构面临的内外部压力相互交织,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的新要求面临更大挑战。同时也要看到,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进入新发展阶段,甘肃处于多重发展机遇的叠加期,多项重大战略交汇,多重政策利好叠加,多种要素资源集聚,机遇多年少有。国家“一带一路”加快建设,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东数西算、科技创新、产业布局调整加快推进,将会有多项重大项目、重要平台、重点工程落地。这里面既蕴含着经济发展的重大利好,也为金融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实现自身转型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央行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金融服务是现代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征信、支付、清算、反洗钱、国库等负载着提取、加工、处理金融数据、服务社会运转和公共决策的综合功能,对市场金融服务具有支持、引导、规范等作用。当前央行金融服务正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例如:如何发挥央行金融服务的功能和作用,更好引导规范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和促进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如何加大央行金融服务创新力度,以适应市场创新发展带来的倒逼要求;如何提升央行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央行提出的新要求,这些都需要深入思考,积极推进。作为基层央行,作为地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省份的分支机构,这些来自市场、社会和政府等方面的需求往往更为迫切。对此,我们要在思想认识上提高站位,在业务实践中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
三、主动作为抓好落实,切实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坚持回归本源,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认真执行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着力畅通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紧扣“十四五”规划开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的新发展阶段,围绕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促进全省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找准贯彻金融调控政策与服务地方发展的结合点,以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解决结构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目标,引导金融机构在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民营小微企业纾困、乡村振兴等方面精准发力,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资金链,重点加大对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十大生态产业等领域的支持,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示范区(县)建设。
(二)坚持激励约束,增强金融支持绿色发展能力。落实党中央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全力做好全省绿色发展金融支持工作。发挥货币政策导向作用,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宏观审慎评估、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从制度流程、组织架构、资源配置、产品创新等方面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加强绿色金融研究和能力建设,结合甘肃发展实际,重点围绕碳交易碳减排、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等领域开展绿色金融理论研究与政策调研。持续推进兰州新区绿色金融试验区建设,重点在绿色金融标准、绿色项目库、“绿金通”平台运作等方面探索落地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探索构建甘青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金融政策协同机制。
(三)坚持强化监管,增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全面排查风险底数。准确领会风险底数的内涵,区分存量和增量、单体和系统,全面排查辖区风险。增强责任意识和敏感意识,对排查出的风险苗头,科学研判、果断应对,尽可能把风险化解在萌芽,把问题解决在当下。加强风险监测预警。不断完善风险监测手段,严格落实专人监测制度,综合运用央行评级、稳健性评估、压力测试、重大事项报告及大型企业风险监测等工具,逐步构建一个快速掌握风险信息、高效分析风险情况、准确评估风险趋势的预警体系,实现对个体风险、区域风险、系统性风险的全方位监测、识别和预警。强化机构规范管理。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强化金融监管、优化生态环境等途径,促进机构合规稳健经营。发挥好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及相关协作机制作用,加强协同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及时纠偏问责。运用综合执法检查、存款保险等手段,督促金融机构完善公司治理、优化内部控制、强化自我约束。推动靠实各方责任。发挥好“吹哨人”和“排头兵”作用,主动作为、敢于斗争,压实金融机构和股东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属地责任、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和最后贷款人责任。
(四)坚持科技引领,增强金融改革开放创新能力。在审慎监管前提下不断深化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推动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以《甘肃省金融科技发展白皮书》发布为契机,推动优化金融科技发展生态环境、政策条件和发展能力。开展金融科技应用研究,引导金融机构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优化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老年人等群体的金融服务。运用“监管沙盒”等包容审慎柔性监管手段,加强全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确保金融科技创新业务合规、技术安全、风险可控。打造操作便捷、安全高效、功能完备的数字普惠金融平台,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创新外汇管理与服务,推动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拓面增效,提高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成效,推进服务贸易便利化试点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