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工会主任 明永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建议》的鲜明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下简称“三新”),是贯穿通篇的主线。这是我们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金钥匙”。本文尝试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视角来谈自己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逻辑起点,解决好“怎么看”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贯穿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发展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没有这个小康梦的实现,就没有新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和实践基础。第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新发展阶段的起点,没有这个新征程新愿景,就会片面地理解新发展阶段。第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没有对主要矛盾的深刻把握和精准施策,也就难以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第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挑战和机遇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只有胸怀“两个大局”,才能科学地把握发展的新环境新条件。
二、运用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系统论,牢固树立系统观念,解决好“怎么办”的问题
矛盾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对立统一律,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三新”的认识和把握,应当辩证、全面、系统、发展地看,而不能孤立、静止、片面地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这一重要思想,为我们深刻认识“三新”提供了思想武器。第一,要历史地看,把握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比如,讲新发展阶段,既是对“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科学发展”的坚持,又与时俱进,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前提下的发展阶段,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发展阶段,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发展阶段,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第二,要全面地看,把“三新”联系起来学习把握。比如,新发展阶段,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方位;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擘画;新发展理念是“魂”“指挥棒”。第三,要辩证地看,深刻领会“发展和安全”、“危”与“机”的关系。发展和安全是《建议》中的两件大事。《建议》第一次设专章对此作出战略部署。不论哪个领域的发展,也不论哪个阶段的发展,都应当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
三、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构建新发展格局,解决“怎么干”的问题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认识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最终要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成效来检验和判断。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把握“四点”。第一,瞄准基点,即扩大内需。这已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外贸不行了”“逆全球化”的被动选择,而是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以及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作出的主动的战略抉择,是对大国经济发展规律性的深刻把握。第二,突出重点,即国内国际双循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必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当然,这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最根本的是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超大规模市场潜力转化为超大规模资源配置和超大规模国民经济循环,形成发展新优势。第三,把握支点,即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撬动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第四,打通堵点,即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
四、运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坚持以党建高质量发展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与党的“十三五”规划纲要相比,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建议最明显和最重要的变化是,“党的全面领导”成为首要原则、第一原则。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以党建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和保障。第一,必须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根本遵循,以创建模范机关为抓手,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第二,必须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强调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第三,建立务实管用的干部考核体系,优化业绩考核与党建考核,特别要用好党建考核结果,树立良好的考核导向,党的各项工作不能出现“拦路虎”、遭遇“肠梗阻”、变成“断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