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找准金融服务新发展格局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在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中展现基层央行的新担当,努力实现新作为。
一、服务实体经济,用好货币政策工具
贯彻落实“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要求,通过用好货币政策工具,不断加大对民营、小微和涉农等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一是强化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使用力度。1-11月,全省累计发放支农、支小、扶贫再贷款189.77亿元,同比多发放1.28倍。截至11月末,云南省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余额238.83亿元,同比增长79.13%。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创近5年来历史新高,支持涉农、小微、扶贫等市场主体18.99万户。二是加大两项直达实体工具宣贯力度。严格执行新工具各项监督管理规定,多途径提高两项新工具使用效率。截至11月末,全省累计购买85家地方法人银行发放的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本金17.49亿元,办理利率互换协议53.08亿元,服务市场主体逾5.99万户。三是积极落实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的要求。如期完成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红利在全省持续释放。
二、深化银企对接,提高企业融资效率
一是持续举办常态化政银企融资对接会。截至11月末,累计举办融资对接会235场(次),对接融资需求5848.68亿元。二是全面推进百名行长“进银行、访企业”专项行动,促进稳保政策进企入户、落地生效。截至11月末,云南省人民银行系统累计派出调研队伍11346人次,走访企业2303户、金融机构823家。三是联合政府职能部门,强化企业和项目名单制管理,精准支持对象。截至11月末,累计向金融机构推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实体经济等各类企业名单10173户。四是建立重点外贸企业“白名单”,持续完善名单要素。梳理形成第一批239家重点外贸企业“白名单”,积极支持名单企业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多渠道融资。
三、坚持系统观念,凝聚金融政策合力
坚持全局谋划、整体性推进,充分发挥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云南省)作用,凝聚发改、财政等部门“几家抬”政策合力,推动金融支持政策落地见效。印发《关于加快“四个平台”建设推动稳企业保就业专项工作方案》等制度文件,细化云南协调机制成员单位任务分工,压实成员单位责任。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联系,加大数据校验和核对力度,确保数据质量,夯实稳保工作基础。推动跨部门金融信息共享,与成员单位建立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信息数据共享机制。
四、优化便民举措,为涉外企业融入“双循环”提供金融支持
多举措不断提升云南省外汇管理便利化水平,提升服务效能。一是以问题为导向,向辖内104家涉外企业发出调查问卷,广泛征询问题意见。瞄准企业难点堵点,召开三场专题座谈会,及时回应企业关切。二是优化货物贸易外汇业务报告方式,切实节约企业“鞋底成本”。截至11月末,全省90%以上企业货物贸易业务报告实现网上办理,70%以上的退汇登记业务可直接在银行办理。三是充分利用外债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的政策红利,支持企业从境外融资。1-11月全省外债累计提款20.56亿美元,外汇资金跨境融资利率约为3.14%,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四是稳步推动各项外汇创新业务在自贸区落地。截至11月末,红河片区共办理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电子单证审核业务84笔,金额259.3万美元。
五、广泛开展宣传,着力提升稳保政策知晓度
一是制发云南省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政策汇编,解读金融政策、推介金融产品,着力让市场主体知政策、晓产品,不断扩大政策惠及面。二是贴近一线市场开展政策宣讲,利用融资对接会、专题座谈会,积极宣讲政策,听取企业建议,形成良性互动。三是联合金融机构、新闻媒体共同搭建稳企业保就业专题宣传矩阵,采取“金融政策解读+经验做法宣传+金融产品服务推广”的方式,以贴近公众的传播形式,及时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送上看得懂、用得上的金融政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