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着力构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采集,为贫困户建立信用档案,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普及,不断加大对贫困户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脱贫攻坚。
多举措强化信用体系建设
健全完善工作机制。采取以县域为单位,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信用信息采集和信用评价为重点,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工作方法,通过改善农村牧区信用环境带动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连续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内蒙古自治区深度贫困地区农村牧区和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贫困地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任务目标,建立政府部门、人民银行、涉农金融机构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全覆盖信息采集和信用评价。各旗县人民银行组织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主的涉农金融机构,制定评价指标和标准,将评价结果作为发放农牧民贷款的重要参考,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信息采集方面,旗县人民银行组织,由涉农金融机构、村干部组成信息采集小组,整村推进,分片负责,逐户上门采集建档立卡贫困户信用信息,建立信用档案,并经信息采集小组、村委会审核评价,确定信用评价结果。
宣传普及培育诚信文化。全区各级人民银行不断创新诚信宣传方式,提升农牧民金融素养。促进金融知识宣传与乌兰牧骑深度融合,推动区内19所大中专院校开设《现代征信学》必修或选修课程,建立校园宣传教育基地180个。
信用撬动金融资源助力脱贫攻坚
全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人民银行支农、扶贫再贷款相结合,在增加金融机构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入,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信用档案建设全覆盖,带动金融精准扶贫贷款规模扩大。2020年上半年,共为50.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信用档案,其中 19.7 万户被评为信用户。全区金融机构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 1034.9 亿元,新增 56.3 亿元,同比多增67.6亿元。
农牧区信用环境的改善推动了金融风险化解。据统计,全区金融机构为信用户发放的信用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其不良率低于其他贷款不良率的平均水平。
促进乡风文明和信用环境的改善。通过信用创建和诚信宣传,诚信观念更加深入人心,部分欠款农牧户为争取评上信用户,主动归还拖欠多年的贷款,实现了“要我还贷”到“我要还贷”的转变,营造了“人人重信、争当信用户”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