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全省86个县区中有58个属于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7个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近年来,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突出产业扶贫,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为甘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2016年以来,全省金融精准扶贫贷款累计投放4147.77亿元,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累计投放1207.48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2020.95亿元,同比增长15.3%。
注入金融活水 激发产业扶贫内生动力
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引导全省银行机构将支持产业扶贫作为金融精准扶贫的核心和关键,巩固脱贫基础。
用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支持有贷款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乡村旅游业等富民产业,实现脱贫增收;将具备产业发展条件和有劳动能力的边缘人口纳入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范围,巩固脱贫成果。截至9月末,全省扶贫小额信贷余额达234.97亿元,已累计投放643.11亿元,惠及143.3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创设特色产业贷款产品。围绕甘肃省“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富民产业,推动地方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构建“政府+担保+银行+龙头企业+农户”风险共担的产业贷款联动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创设“农担加油贷”“兴陇合作贷”“金邮小农贷”等特色产业贷款产品。今年1月至8月,全省累计投放特色产业贷款270.15亿元,惠及200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522.71亿元,同比增长55.9%。
推动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变。牵头制定甘肃金融服务乡村振兴30条措施,推动富民产业发展;指导基础较好的已脱贫地区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创新推出供应链融资的“蓝天模式”、统贷共管的“庄浪模式”等金融服务模式,推动全省富民产业发展。
增强支持力度 为深贫地区发展添活力
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强化“三个优先”工作机制,加大金融资源倾斜力度,着力满足深度贫困地区和未摘帽贫困县的合理金融需求。
央行资金优先支持。强化扶贫再贷款运用,通过创建金融扶贫示范区和扶贫再贷款示范区,将扶贫再贷款资金精准投向深度贫困地区和未摘帽贫困县。2016年至今年9月末,累计向全省贫困地区投放扶贫再贷款455.54亿元。
信贷资源优先满足。制定深度贫困地区和未摘帽贫困县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召开专题座谈会,强化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估,按月监测信贷投放,督促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和扶贫项目“应贷尽贷”。截至9月末,全省深度贫困地区和8个未摘帽县各项贷款余额达1395.63亿元,同比增长17.61%,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增速9.32个百分点。
金融服务优先布设。以助农取款服务点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为依托,大力推进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建设,探索“背包银行”等服务模式,消除金融服务空白行政村,全省累计建成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1.6万个,布设助农取款服务点2.4万多个,将基础金融服务延伸到贫困地区所有行政村。
汇聚金融合力 助推战“疫”脱贫双胜利
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加强部门联动协作,推动形成财政资金撬动、政府责任联动、保险保障推动的三方联动机制,持续增强脱贫攻坚合力。
着力推动地方财政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完善扶贫领域融资担保体系,持续加大扶贫贷款贴息力度,2015年以来累计贴息超100亿元,撬动全省1300多亿元扶贫贷款投放。今年以来,坚持金融支持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两手抓,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针对重点防疫企业,牵头制定甘肃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专项贷款政策,省财政给予名单企业贷款合同利率50%的贴息支持,全省累计为73家贫困地区名单企业提供贴息贷款15.53亿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3%。针对带贫成效突出的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引导银行机构在疫情期间开通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流程,并给予50至100BP不等的相应利率优惠。为支持贫困人口返乡创业,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实施力度,倾斜支持贫困地区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和农户创业就业。今年1月至9月,全省累计投放创业担保贷款98.98亿元,扶持9.02万名自主创业者创业,吸纳或带动就业18.7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