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甘做西藏高原的追梦人

“到边疆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正是胸怀这样的理想,秦岭在2000年本科毕业后,毅然放弃留四川某高校任教和回重庆老家工作的机会,自愿到条件艰苦的昌都市中心支行工作,一干就是整整19年。2016年被评为人民银行“优秀党务工作者”。

熟悉秦岭的同志都说,“他身上有三股劲,坚持不懈的韧劲、敢于攻坚的拼劲、开拓创新的闯劲”。

“自己选择的路,咬紧牙关也要坚持到底。” 初到西藏,严重的高原反应、强烈的日照和紫外线就给他来了个狠狠的下马威。一次又一次晒脱皮,鼻血断断续续地流了两个多星期,他硬是挺了下来。第一次在西藏过冬天,周转房的水管冻得结了冰,刷牙洗脸都成了大问题,他咬咬牙关,也熬了过去。也曾经在五月中旬下乡的途中遭遇过暴雪,三百多公里的盘山公路完全看不到路面;也曾经亲眼看着山顶滚落的巨石与自己的小车擦肩而过。工作以来,几乎每年的春节和藏历新年他都坚守值班岗位,把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留给别的同事。2005年,爱人身怀六甲需要人照顾,他却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主动放弃了当年休假;2006年女儿刚满月,因为工作原因他又中止休假提前返回岗位。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停的自我超越”,秦岭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时刻牢记肩负的责任,在藏区基层央行人手少、任务重的现实条件下,尽心尽力做好手上工作,“五加二”、“白加黑”成为他的工作常态。2015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期间,他痛风发作,脚踝肿得不能沾地,但仍然咬紧牙关坚持上班。2016年,他积极响应中支党委的号召,奔赴海拔4000多米的类乌齐县伊日乡崩日村开展强基惠民驻村工作,他克服高寒缺氧、道路险恶、语言不通、水电网络全不通等具体困难,走村入户,宣讲党的扶贫惠农政策,帮助村民用好优惠政策脱贫致富。短短两个月,他和同事都瘦了一大圈,但他却高兴的说,瘦了我们两个,幸福整个村子,这肉掉得值!

“嚼别人嚼过的馍不香”,焦裕禄的名言同样是秦岭工作中的座右铭。无论身处哪个岗位,他总是琢磨着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在宣传部门工作期间,他创新宣传载体,运用微信助力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党员日常教育,有效缓解了工学时间冲突、职工在岗率低的问题。转任国库科长后,他针对辖区代理支库管理中存在的人员变动频繁、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2017年在全区率先试点国库代理支库标准化管理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秦岭与同事共同研究党建工作

生命的价值,源于对梦想的坚守,源于对自我的超越,源于对事业的追求!正是这样的信念让秦岭扎根高原,无怨无悔、甘于奉献,在基层央行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不平凡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