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表   网站地图    无障碍浏览 English Version
| 我的位置:沟通交流 > 沟通交流 > 分支机构动态

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坚持“点线面网”相结合 持续优化乡村地区支付服务

字号 文章来源: 2025-06-17 15:18:25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优化支付服务是金融服务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立足地区实际,紧扣群众需要,建好助农取款服务点、拓宽支付畅行线、扩大服务辐射面、织牢支付安全网,多措并举提升支付服务水平,以实际行动践行支付为民理念。

一、以“点”筑基,支付服务触达田间地头

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指导金融机构积极推进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着力提升乡村地区支付服务的便利性、可及性和普惠水平。截至2024年末,全省建成2.2万个助农取款服务点,行政村覆盖率100%,年累计取款交易710.6万笔,金额15.9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农合、财政涉农补贴等代理发放业务覆盖全省,累计发放0.7亿笔。在强化基础服务的同时,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推进服务创新。其中,营口市探索推出“助农取款+”服务,开展“零钱包”、残损币兑换服务试点;辽阳市强化助农取款服务点暖心服务,对辐射范围内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等特定的老年人群体灵活提供上门服务。

二、拓“线”通链,支付渠道和工具更加完备

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聚焦城乡支付服务均等化发展目标,积极推动现代支付系统和工具的广泛使用,努力拓宽支付畅行线,助力打通生产经营资金往来链条。目前,1600余个涉农金融机构网点全部接入大小额系统,56家法人机构全部接入ACS综合前置子系统并开通自助转账功能。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省农村地区人均持有银行卡3.8张,是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初期的1.3倍;金融机构累计发行“乡村振兴主题卡”140.4万张;县域地区移动支付开户数量2548.9万户。加强账户指导与管理,持续优化农村地区开户服务,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县域地区开立单位结算账户116万户。

三、扩“面”增效,支付与其他金融服务协同推进

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农村支付建设支持粮食稳产保供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构建“支付兴农+”矩阵,拓宽支付服务的辐射面。创新“支付+征信”模式,以多维支付数据勾勒用户经济行为轨迹,为征信评估注入实时、精准的动态信息。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评定信用户74.9万户,信用村8214个,信用乡(镇)336个。创新“支付+信贷”模式,支持金融机构推出“兴农撮合”“微捷贷”等融资产品,依托支付流水等信息为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情况精准“画像”,高效完成贷款投放。2024年,共为17.7万个农业主体发放涉农助农贷款810.1亿元。创新“支付+科技”模式,推动金融机构充分发挥现代支付的技术优势,提升惠农服务水平。其中,指导中国银联辽宁分公司协助落实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用户通过“辽事通”平台进行身份验证和资格领取,通过“云闪付”APP进行资格核销。2024年,参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超291.8万人次,享受45.8亿元消费补贴,直接拉动消费超过400.4亿元。

四、织“网”护航,强化支付安全屏障

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织密织牢支付安全工作网络,着力保障乡村地区支付环境安全可靠。织密市县联治“机制网”,指导人民银行辽宁省各地市分行与当地市、县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两级金融管理与服务合作机制,搭建信息互通平台,推进在县域地区涉赌涉诈“资金链”治理、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协作和信息共享。筑牢联防联控“安全网”,指导银行机构持续增强对涉赌涉诈风险的识别和处置应对能力。构建立体宣教“防护网”,组织成立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支付为民志愿服务大队以及各市志愿服务支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省各地开展800余场现场宣传,帮助群众了解现代支付工具、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下一步,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将常态长效推进乡村地区优化支付服务工作,以实的标准和作风抓好工作落实,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不断贡献力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